人生的Good Old Time【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】no.43
巴黎是法國的首都,她是被本地人暱稱為”光之城”的浪漫城市,也是觀光客眼中的花都,你印象中的巴黎是何種模樣?
雄偉壯闊的凱旋門跟艾菲爾鐵塔?
悠閒的白天街角咖啡館?
炫目的夜晚地標紅磨坊?
世界名牌群集的香榭麗舍大街?
古物與藝術品中心的羅浮宮?
或是神聖的聖心大教堂和孤寂在塞納河上漂流的船隻?
巴黎就像一個善變的女人,在各樣的時空中展露出不同的風情。
而你心目中的巴黎又為何呢?不論你是否去過巴黎,今天我們跟著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神遊巴黎這個一言難以道盡的城市。
同床異夢的戀人
吉爾與殷妮絲是一對人見人羨的未婚夫妻:吉爾是好萊塢成功的商業片編劇,殷妮絲出身富家,父親是跨國企業商人。
二人郎才女貌十分登對,但價值觀卻迥然不同:
吉爾不滿足於自己在商業市場上的成功,一直想嘗試純文學的創作。為了突破寫作的瓶頸,想要搬來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巴黎長住;
殷妮絲是趁父親來巴黎談生意之便,來挑選結婚家具。她只想住在加州的海景別墅,享受輕鬆優渥的生活,偶而附庸風雅一下,就很滿足了。
真文青與偽學者的對撞
殷妮絲的父母雖不認同吉爾的理想,但獨生愛女情有獨鍾,只好勉強接納。殷妮絲在餐廳偶遇大學時代暗戀的對象保羅夫婦,她覺得保羅學識淵博、見多識廣,再次引發往日對保羅的崇拜之情。
保羅夫婦熱情邀請吉爾與殷妮絲同遊巴黎,參訪幾處文人騷客的朝聖地,例如:凡爾賽宮、羅丹美術館、橘園美術館等。
每到一地,保羅總是以專家學者的口吻發表高論。幾次之後吉爾受不了保羅的掉書袋控,覺得保羅只是個“冒牌學者”,一個僞知識分子。而保羅認為吉爾不切實際,沉迷在舊時代比較美好的幻想中:
復古就是否認,否認痛苦的現在⋯這種謬見叫做黃金時期思維,這種錯誤觀念認為別的時代優與當前,是無法面對現在的人,浪漫想像中的謬誤。
奇幻的午夜迷走
一次在莫斯里酒店品酒後,殷妮絲想跟著保羅夫婦續攤,微醺的吉爾決定走路回旅館,順便夜遊巴黎。吉爾在類似的巷弄中穿梭,卻迷路找不到回旅館的路,只好坐在聖艾蒂安教堂前,苦惱是否要搭計程車回旅館。
教堂的午夜鐘聲響起,在12聲響結束前,一輛載滿法國人的老爺車恰巧停在吉爾身旁,車上的老法熱情的邀請吉爾上車。
1920年的巴黎黃金年代
老爺車載吉爾來到一個小酒館,遇見一群藝文人士為尚•考克多辦的聚會,他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身處1920年的巴黎黃金年代,遇到了一群他心中時常崇拜的歷史人物:科爾波特、海明威、費茲傑羅夫婦、葛楚·史坦、畢加索、達利和布紐爾等人,也遇到畢卡索和莫迪里亞尼的謬思情人”艾瑞安娜”,無法自拔的被她所吸引。
吉爾從此樂此不疲地在二個不同時代穿越、遊玩:
白天的吉爾:有志難伸、孤獨寂寞的獨行俠憤青;
夜晚的吉爾:暢所欲言、對酒當歌的作家新秀。
在此發生的一切都讓吉爾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巴黎這座城市……吉爾是在夢中或是酒醉後產生的幻覺?
何時是你的Good Old Time?
如果問一個問題,你心目中的黃金時代是何時?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將目光投向過往的歲月。故事中的吉爾也是如此,在現實的生活中,面對一連串自己無法突破的困境:
1.
陷入創作瓶頸,不知如何修改落於困局的小說
2.
面對迫近的婚期,妄圖找到共同語言卻屢次失敗的未婚妻
3.
極為現實又勢力的中產階級准岳父母
4.
還有周遭那些堅信自己了解一切的朋友
白天的吉爾:一個人踽踽獨行
於是吉爾產生極大的焦慮,他心目中的黃金時代是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,當時人才濟濟,百花齊放。不像他所在的時代,人們把身上的名牌商標當做自我的身分識別,消費著“wonderful but forgettable”的娛樂節目,把中産別墅和法式家具作為成功人生的價值體現。於是吉爾現實生活中未婚妻一家人與好友總是話不投機而格格不入,只好一個人獨自漫步巴黎街頭。
夜晚的吉爾:與友人把酒言歡
如同等候南瓜馬車的灰姑娘,選擇逃離現實窘況的吉爾,每夜來到教堂門口,在午夜裡散發著昏黃光暈的路燈下,等候古老低沉的午夜鐘聲敲響12下時,一輛老爺車就會出現,帶著吉爾來到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香榭麗舍大道,雖然復古卻一樣時尚的紅男綠女與餐廳酒館,反而讓21世紀的吉爾彷彿回的故鄉般的如魚得水。
穿越時空的「懷舊情結」
吉爾興奮的與當代名人費茲傑羅夫婦、達利和海明威交談,自己的小說被當作有潛力的新人作品,呈送給當代有名的沙龍女主人葛楚·史坦閱讀,並獲得高人指點;還與畢卡索的情人艾瑞安納談了一段若有似無、相知相惜的浪漫愛情。或許在他看來,那個令他似曾相識、一直想要回去的地方才叫故鄉;而他想要留在巴黎,不僅是找到文學創作的靈感,也是發源自內在的一種對「黃金時代」的一種「懷舊情結」。
人人都感嘆生不逢時
當吉爾與他心靈相通的女人漫步在他最中意的時代,却有台馬車又帶領著吉爾跟艾瑞安娜來到了1890年代。而在這個艾瑞安娜心中懷抱憧憬的「黃金時代」裏,兩人遇到了羅特列克、保羅‧高更和竇加,提到他們心中的黃金時代是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。20世紀初的艾瑞安娜却認爲19世紀末才是最好的時代,但對高更等人而言,文藝復興時代才是他們嚮往的最好時代,似乎每個藝術家都在感嘆生不逢時。
但來自未來的吉爾卻有「後見之明」,知道這些奇人、大家在當代還是無名小卒時的孤獨、失落與糾結。當吉爾嘗試理解這些心中的偶像時,才有機會察覺自己真實的想法;透過回到過去,跳出別人(自己)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期待與限制,走出個人無形的疆界。
所有的現在都是未來的黃金時代
所謂的「生不逢時」,所謂的「黃金時代」,似乎是藝術家們對於過去的想像與憧憬,當現在的自己回到過去,過去就會變成是自己的現在。這些創作者的心靈常常是走在時代的前端,這些「先見」的作品,或許超出社會文化的傳統,不被自己所處世代的人理解,只能從緬懷過去,想像未來的自己。
吉爾慢慢體會到,忠於自我的創作者,注定是要面對孤獨的,他人再好的意見與想法,也只能是彼此砥礪、良性競爭的開始。如同吉爾請海明威幫他看小說時所言:「…寫得好我會嫉妒,並且更討厭,不要問同行的意見!作家都是對手…既然是作家,就說自己是最棒的!」
回到過去尋回真我
直到此時,吉爾身為小說家的故事才真正開始。他寫的故事不只是故事,而是關於他自己,所有和社會的抵觸,不解,孤獨都被寫進了小說裏。對這個世界,他有太多的糾結:糾結於現有的成功,也糾結於未來的選擇,可能會讓他失去現有的一切。這一段奇幻的經歷,就如同他自己創作的故事一樣,帶給他改變,慰藉以及自我和解。
透過穿越時空,吉爾逃離現實的糾結,然而最終,他還是要面對真實的自我。吉爾和艾瑞安娜雖然一拍即合,但是兩人之間也有一定的「現實矛盾」,兩個人都在愛情與夢想,家庭與自我,現代與未來之間糾結與選擇。
艾瑞安娜最終選擇留在了她心目中的黃金年代19世紀,而吉爾選擇回到了21世紀的現代巴黎。吉爾的精神外遇宣告終結,也同時瞭解了自己對於「黃金時代」的虛幻憧憬。
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
透過自己寫的小說,吉爾意外發現了未婚妻與保羅的「曖昧關係」,也看清了自己真正的夢想。吉爾放棄了世人眼中的成就,決定留在巴黎,也找到了知音,同是科爾‧波特的歌迷
– 二手唱片女店員嘉碧葉在雨中的巴黎散步。
海明威說:「如果你夠幸運,在年輕時待過巴黎,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,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。」吉爾愛上了巴黎,在這裡找到了自己;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個嚮往的城市?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你的夢想和屬於你的黃金時代!